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日益强调竞争力的今天,深知社会残酷的家长们非常有预见性地将竞争力的培养提前到娃娃时期。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必修课,也被搬上了历史上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全球化趋势明显,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正如在普通话的普及下,很多方言正在不断趋同,甚至消失,这表明长期待在另一种语境下是有可能改变原先的语言习惯的,尤其是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两代以上。而当中国传统的“之乎者也”遇到“ABC”,母语和外语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否会遇上“走火入魔”的危险呢?
首先,针对这个情况,小编表个态,坚决反对家长对学龄前的孩子进行急功近利地填鸭式英语教学。虽然孩子的记忆比较好,但是思维尚未形成定式,过渡地灌输会局限他们的思维,尤其是当几种不同的逻辑同时出现,可能会造成他们思维的混乱以及厌学情绪。
然后,小编觉得,将幼儿英语、少儿英语作为一门兴趣课,认真对待但不带入太多只应该由家长考虑的利益驱使,这门兴趣课是非常有意义的哦~学习一门和中国有着完全不同文化不同风俗的国家的语言,有利于帮助孩子放眼看世界,增长见识,同时,两种文化的碰撞也会出现很多可爱的交叉文化。就拿英语来说,很多中国式表达的英语现在也逐渐为世界所接受,如:Long time no see! 以及中文名字的姓名顺序等,这些交叉出来的有趣的火花也带给了双方的文化新的内涵和色彩。
而这些,很多都在静等这些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哦~当“之乎者也”碰上“ABC”,只要不急于求成,擦出的火花可是很令人期待哦~
|